第一百五十一章 争论(2 / 2)

李又斌嘿嘿笑着,徐容最先开创台词体系并非无缘无故,他不仅掌握各个体系语言的发声原理,还十分精通如何通过语言最大化调动他人的情绪,就像他刚才的那番演讲,几乎糅合小胡子、丘吉尔等多位着名演说家演讲风格的精髓。

他之所以打断徐容并非看不得徐容好,而是十分了解徐容的底细,别说三年,也许三十年也不可能完善,徐容现在把人家忽悠了不当紧,可是今天在这的几乎占据了中国演艺圈的半壁江山。

礼堂内再次陷入了沉默,大家伙这下明白了,徐容想拿他们做实验!

礼堂内沉默,网络上却是愈发的热闹,而且之前因为煎熬早早下线的观众也再次上线。

“卡了?”

“htc不卡!”

“魅族也不卡!”

“酷派也不卡!”

“那他们怎么都不说话?”

瘦长脸、大高个一头银发的焦晃打破了沉默,铿锵有力地道:“首先,我们假定‘和合’状态确实存在,但是怎么确定任意两个相互关联的部分之间达到了这种相对理想的状态呢?”

“如果没有确切的衡量标准,那么就是唯心主义,就是形而上学!”说到最后,他的语气已经极为严厉,甚至带着点呵斥的成分。“不要提所谓的阴阳调和,阴阳学说本就是一种不可证伪的理论,所有不可证伪的理论,都是伪科学!”

徐容望着焦晃,气势上丝毫不弱,当即高声反驳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您也可以理解它的参照标准就是现实主义。”

“哈哈哈。”

焦晃极为突兀地笑了,可是眼中不仅没有笑意,脸上也丝毫不掩饰嘲讽:“并不是每一个人物都能从现实中找到原型,甚至绝大多数人物都不可能找到原型,这是你塑造人物的基本观点,也就意味着你所谓的‘现实主义’是虚构的、虚假的、唯心的,以虚假的东西为参照标准,那怎么检验都是对的。”

“不否认你的台词理论确实有可取之处,但是所谓的和合理论,简直是异想天开。”

“于其他人而言,他的反应是真实的,表现是可信的,他是一类群体的综合体,或者某个个体某些特征的放大化体现。”徐容轻轻地摇着头,同样反讽道,“焦老师既然认为现实主义是虚构的,那又是怎么确定你的体验,达到了合格的标准呢?”

“难道您过去塑造的人物,都是凭空臆测?”徐容明白了,焦晃不想承认斯氏体系的理想化,也不再纠结于解释,而是直接对斯氏体系进行攻击。

在开创以和合为核心的表演体系之前,他是斯氏体系的实践者之一,无论理论造诣还是实践经验,在同行当中都是出类拔萃的,而对于这一体系的弊端,简直再清楚不过。

“咣。”

焦晃大概是被徐容的“人身攻击”气到了,重重地拍着桌子:“现在是在论证你的理论的可行性!”

徐容摊了摊手,道:“您要是这么说可就实在太双标了,凭什么斯氏可以以现实主义为标准,我就不行,怎么,难道到了我这就得用数学公式证明才行?”

“卧槽!”

“怎么突然就吵起来了?”

“膨胀了!”

观众看着屏幕当中被众人劝住的二人,彻底傻眼,他们没想到多等了几分钟竟然还有这么一场大戏。

徐容竟然跟焦晃骂起了街。

一位是当今表演界的泰山北斗,曾和于是之并称为“北于南焦”的着名表演艺术家。

一位是当代冉冉升起的戏剧大师,被称为“同代第一人”的表演界权威。

“确实膨胀了,大家看他年纪大尊敬他,但是质疑徐容确实有点过了。”

“等等,难道不是徐容膨胀?”

“等等,难道你说徐容膨胀?”

“焦晃就是倚老卖老,徐容创立的表演体系是经过检验的!”

“但是焦晃也说了啊,徐容提出的阴阳调和理论太过唯心,难道不是?”

“......”

网络上的争论还在继续,而礼堂内的争议却到了尾声,而且两人都表现出了对自身异乎寻常的坚定。

焦晃花白的头发凌乱了些,他和徐容对视了几秒钟,缓慢而又坚定地摇着头:“我,不认同。”

徐容的面容相对要轻松一些,道:“当然,我说过,这只是最适合我自身的表演方法,我从来没要求别人一定认同或者学习它。”

“不过。”焦晃的脸上乍然氤氲了点柔和的笑容,“我现在特别期待和您的合作。”

徐容同样笑着,道:“我也十分期待能有向您学习的机会。”

“哗哗哗。”

礼堂内忽然响起一阵因为人数不多而不太响亮的掌声,可是这些不太响亮的掌声,此时似乎具备了非同寻常的意义。

“怎么回事,刚才不是还在拍桌子?”

“感觉,他们像是在论道?”

“咳咳。”

礼堂内,向来低调并且以黄金配角着称的王学祈咳嗽了两声,道:“徐老师,按照你的理论,人物的外在呈现高度依赖演员自身的文化素养、生活阅历以及价值观念,那么是不是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如果演员演一个反面角色非常成功,大家都很喜欢、同情甚至崇拜,是不是就可以认为这个演员的价值观是扭曲的、有问题的,反过来,如果他演的反面角色观众都很讨厌,则证明他的价值观是正确的。”

徐容怔了一瞬,他没想到王学祈抛出了这个看似和他的理论无关的实例。

但如果王学祈提出的论断成立,就侧面证明他看上去能够自圆其说的理论体系存在漏洞。

他沉吟了两秒钟,道:“我先说结论,这个结论是不准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成因,首先,演员在表演时,呈现的并非演员对人物的相对稳定的情感,而是演员价值观塑造的人物对规定情境的情绪反馈,而情绪本身是一种临时应激反应,比如您爱您的子女,但您的子女犯了错,您也会愤怒,您爱他和特殊情况下对他感到愤怒并不矛盾。”

“其次,王老师你既然问出了这个问题,心里肯定有了具体的桉例,但是从纯粹的表演着手探究原因之前,王老师有没有思考过深层次的问题,我们所生活的环境的普适价值观和标准价值观是否出现了分歧?”

徐容这迥异于斯氏体系的解释,让礼堂内再次安静下来,思考他这番话背后的逻辑。

王学祈皱着眉头:“普适价值观和标准价值观的,分歧?”

“是的,分歧。”

王学祈低头思考了一会儿,过了约摸一分钟左右,他忽地抬起头来,和徐容对视着,正要说话,却见徐容轻轻地摇了摇头,道:“王老师自己想明白就好。”

王学祈嘴唇微张着,无奈地笑了。

任何存在阶级的社会都有一套标准价值观,如果以此来定义善恶,那就太过刻板。

徐容没有明确回答,是因为王学祈提出的问题已经不是一个纯粹的学术问题,或者说表演这门技术本身就不是一门纯粹的像数学、物理学一样的自然科学。

就像关于“成功”的定义,其概念为实现某种价值尺度的事件,从而获得预期的结果,往前数几十年,马芸不仅算不上成功,反而是原罪级别的恶。

可是如今,他是“成功”的代名词。

但几十年来,标准价值观并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过去提倡的和现在提倡的,过去反对的和现在反对的,标准有一定的变化,但并未发生颠覆性的变化。

但在大众的观念中,“达成同一预期”的评价结论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类似的困惑,徐容也曾遭遇过,《北风那个吹》中的自私自利的刘青一角,在观众当中却获得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上一代人深恶痛绝,但却得到了当代年轻人的理解甚至支持。

李雪建、焦晃、王学祈从不同的角度对他的表演体系提出了质疑,有的徐容给予了解答,有的进行了反驳,而有的保持了沉默。

但是最终的结果是他在最顶尖的同行面前,成功证明自身所创建理论体系的逻辑自洽以及可操作性。

纵然“不认同”的焦晃,也给予了“期待合作”的评价。

在得到主流背书之后,徐容取得了学界的普遍认可。

也就意味着,自今日起,他将逐步取代斯氏,进入高等教育的教材,成为新的主流体系。